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0|回复: 0

小儿口吃

[复制链接]

142

主题

0

回帖

453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453
发表于 2025-7-7 16:24:1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IP:江苏

  j$ ~# o- G. N& b3 j- Z# n: M. C

4 {, g  H0 `2 `8 ]# e' a$ _7 Y口吃俗称结巴,是正常言语说话障碍,并非生理缺陷或发音器官的疾病。患有口吃的儿童,表现为发音困难,说话时重复,面红耳赤,而且颈背肌肉及情绪紧张,说话失去流畅性,在某个字上停顿,重音和拖音,也可表现为说话中的突然停止或把一个字拖得很长。尤其是在激动时,着急得说不出话来。口吃分为短暂性口吃、良性口吃和永久性口吃。一般幼儿在学说话中出现的口吃,只要父母耐心纠正,几个月就可以改过来,这称为短暂性口吃;3至6岁儿童发生的口吃,六个月到六年就可以消失,这称为良性口吃;7岁以后的儿童,说话时第一个字重复,有时轻,有时重,字音拖得很长又不清楚,往往还借助面部和肢体动作来帮助说话,称为永久性口吃。, r" U2 F! q2 n) e) ~3 X1 ?

# J* u6 G% g) `' m! u9 p  G4 q
' R* W$ |; u5 Z5 h0 c3 q! m5 c- l+ a6 J
病因:
! V. X0 n- f/ L+ A$ K- M+ Y! y! M' x( P
! h# q" V" X9 g( x2 j
1.措辞原因
1 Y, X; a+ T. c" p2 S! k7 I在两三岁到五六岁之间,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,儿童的表达和表现欲望逐渐增强。但此时由于语言机能尚未发育成熟,儿童的思维能力、词汇的掌握和组织句子的能力都在发展阶段,儿童急于表达时,造成头脑中储存大量语言信息,但表达能力却跟不上,思考与说话的速度无法配合,从而出现较多的口吃现象。
0 |9 U2 m6 C3 a/ L) I" D8 F: z4 S) s2 z2 C. r
2.模仿感染; ?" T5 q/ J1 \# G
口吃的感染性很强,由于儿童的语言机能还不完善,很容易受到有口吃人的影响,如经常与有口吃的人接触,模仿有口吃的人的讲话,都可能会导致儿童形成口吃。
9 ^% F( u. Y1 `- c2 {
& O; s' f( P: a9 n) ~, w
3.突然精神刺激
4 j! q: q' h+ `如父母争吵、家庭不和、环境突变、突然强烈的惊恐刺激等,都会使儿童感到很紧张。如果父母未能及时有效的缓解儿童的紧张心理,也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口吃。
; z- F* a( a2 ]6 a7 _: S7 C8 ?3 U) \/ k
4.父母急躁9 t8 T0 X3 ~: f1 ~: {
在儿童学习说话的阶段,发音不准或咬字不清时,父母急于做过多矫正,以致于儿童一句话还没说完时,就经常打断说话,进行纠正。结果给儿童的心理上造成很大压力,一说话就会紧张,担心说错话。越怕说错话心理压力越大,精神越紧张,也就越容易说错话。当儿童的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的速度时,就可能出现口吃。
4 P+ P* a0 a6 c9 e  k
" F, a/ j% i  a1 k, D
5.强行纠正“左撇子”& h$ u/ Z0 N1 b. k, k* i6 X
父母或老师强迫儿童纠正左撇子习惯时,也会使部分儿童产生口吃。我们知道,人们习惯于把控制说话能力的半球称为优势半球。习惯于用右手的人,优势半球在左侧;习惯于用左手的人(左撇子),优势半球在右侧。如果父母强迫左利的儿童改用右手拿筷子吃饭,使大脑在形成语言优势半球的过程中出现功能混乱,导致口吃发生。! o! ~& o: J6 g' \, ]7 |8 u
/ s1 c" }4 M4 {* r5 ~& J+ b
6.疾病影响
' ]- i8 d) u2 L9 H- H# H* m. E疾病对口吃也不无影响,特别是幼儿时期,若长期患病,可能使幼儿在病中或病后口吃起来。另外,因外伤而引起口吃的病例,如坠落、脑震荡、火伤、撞车等,也可能使幼儿在病中或病后口吃起来。6 u& ~3 T/ s& Z$ f8 `% z' @
3 m/ A0 k1 i9 L2 y! e
, x& Y- R3 P0 F7 S2 l! ]5 b9 v- x8 k
临床表现:* l1 D  ]. f1 j4 w  U
患有口吃的儿童,表现为发音困难,说话时重复,面红耳赤,而且颈背肌肉及情绪紧张,说话失去流畅性,在某个字上停顿,重音和拖音,也可表现为说话中的突然停止或把一个字拖得很长。尤其是在激动时,着急得说不出话来。
0 c. _. ~/ b, Z2 z" ~8 a, j8 B- i
& [7 d# e1 P9 m. [+ U5 R6 T! P
口吃分为短暂性口吃、良性口吃和永久性口吃。
: Z: G2 J4 ^3 E' d# O. P! B8 z
, v5 _$ @8 T5 U" f
1.短暂性口吃
3 q# G, F) ]7 U( K一般幼儿在学说话中出现的口吃,只要父母耐心纠正,几个月就可以改过来,这称为短暂性口吃;, s1 H; @" U: m/ E: p
! S% |% j; }& e/ Q; u1 G1 d
2.良性口吃
+ Z6 Y: R2 e2 L3 ~# }; u3至6岁儿童发生的口吃,六个月到六年就可以消失,这称为良性口吃;- K: u9 ]1 b6 E
% R) m% A+ Y+ G7 \9 E/ y) N* p
3.永久性口吃
6 P$ H) R/ x: ]) [+ k+ p0 J7 Q7岁以后的儿童,说话时第一个字重复,有时轻,有时重,字音拖得很长又不清楚,往往还借助面部和肢体动作来帮助说话,称为永久性口吃。
3 ?. X2 m7 c1 Y# V% N

/ D3 ]$ m  I+ y% q: x7 N& h( a2 _5 H( z$ w- g$ i4 |8 M3 W0 k% x9 {
: }! i5 |. p9 o, B  i3 w
纠正:
$ A! U4 B" C5 H% W6 ]1.一定不要嘲笑患儿,更不能用模仿来取乐。
7 W" w+ C5 d/ H% S5 }
- t% }+ W: B3 n3 r. p$ p, N$ q
2.帮助儿童建立治愈口吃的信心。父母要为儿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与语言环境,以减轻他对口吃的注意力。
# `/ ]- K0 N1 U: k' B( Y. B; v$ A; A8 L. x4 \: O- g
3.耐心地多与儿童交谈,与儿童说话时语速放慢些。如果儿童一时没有接上来,不要急于提醒,而要让他自然地往下说,使儿童沉浸在自然交谈的气氛中。切忌在儿童说话时不断打断、不断纠正、不断指责。当儿童不再有口吃时,再慢慢提高说话速度。8 w9 F: b$ ]* g  \
& V; J; M2 H' W' `
4.对儿童的发音进行基本训练。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发音,一个字一个字地朗读,特别是每句话的第一个字,要轻轻地慢慢地说。肌肉要放松,呼吸要均匀。/ X+ _" ]6 V, G) ^. Y
* G! [+ s# b8 s2 ^7 P
5.在发音基本训练的基础上指导儿童朗读句子,先练短句,再练读长句。训练形成从容不迫、有节奏、快慢适宜的语言习惯。
7 w) i, g3 A* M8 h- W) O7 _, ]
$ F+ c6 ^) C3 g9 p2 F5 N) T
9 I2 v9 X) O2 q: k. c/ [; a8 H: R
预防:
5 a/ Y) Z4 G# W. U预防儿童成为永久性口吃,有以下几点建议:
/ Y% q% v! N. |. C! ]. y3 |& U+ ~/ J6 W2 {+ ]( J8 A
1.千万不要重复或模仿儿童的口吃现象,这样会在他的大脑皮层上强化口吃的兴奋点,使口吃不易纠正。
( i5 h. h  P7 F# O, K4 L$ N+ U' Q+ z- x9 O2 O
2.和儿童说话时要心平气和,耐心地聆听儿童的话语,等他把话说完后,你再提问或发表意见。
+ V7 B. O) E( l- ^( z% \: C" p* Y1 j, k! M
3.平时经常鼓励儿童,当他只要有一点进步,就要及时鼓励表扬,这样可使口吃现象尽快纠正过来。
: j% t. y" M* G! ?8 [8 Z1 K6 y- H
- Q; X( X. a5 A, A* c7 n
4.父母可在儿童高兴的时候,和他一起说儿歌,或说绕口令。俗话说“唱戏无结巴”,再严重的口吃在唱歌时都能和常人一样流利。如果儿童卡在第一字上,也可让儿童唱出头一个字。在家里可以配合音乐、舞蹈,培养儿童掌握不急、不慌、有节奏的动作,对矫正口吃很有效果。- p% {" V3 J; d+ Q5 ?7 P

4 U- T' K3 w) E, A0 f  |2 t9 d
5.尽可能引导儿童放慢说话的速度,语速不要过快。) u# S) ^) ]5 N( T, K2 `- N

: }1 i4 M. }6 K6 j7 P4 w
6.教会儿童在说话时尽量放松。
' F; o6 ~2 Q- v4 Z5 Y& {1 W$ @9 E9 H9 n! y" ~! O


% Q4 M4 v4 G. L% ]
来源:百度文库
责任编辑:口吃科学论 小语
用户在口吃科学论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(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、文章和评论),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。独家文章转载,请联系邮箱:yangge@kouchi520.com
如需咨询口吃矫治相关问题,可加老师微信:kouchi520qq
5 G' n3 F& K+ R  x, d9 m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×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口吃科学论 ( 苏ICP备17058537号-1 )

GMT+8, 2025-7-18 10:49 , Processed in 0.113292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